《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与考核大纲(2019版)
 
  
   
    开课博彩官网
  | 
    博彩官网
  | 
    课程编号  | 
    10105,10106,10107,10108  | 
   
   
    适用专业  | 
    全校本科专业  | 
    开课学期  | 
    本科1-4  | 
   
   
    学分  | 
    2(理论2学分,每学期0.5学分)  | 
    学时  | 
    32(每学期8学时)  | 
   
   
    先修课程  | 
    无  | 
   
   
    教学团队  | 
    《形势与政策》课程组  | 
   
   
    课程负责人  | 
    张维功  | 
    考核形式  | 
    考查  | 
   
   
    审核签字  | 
       | 
    审核时间  | 
       |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课程形式
 理论课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本科生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的现状和态势,了解以国内外形势发展为依据,党和国家为实现在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相关政策。
 课程目标2(能力):调动学生了解形势与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认识、准确判断形势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看待时政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3(素养):全面、准确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时局观,树立正确的形势认知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本课程支撑以下毕业要求: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如下表所示: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课程目标1  | 
    H  | 
   
   
    课程目标2  | 
    H  | 
   
   
    课程目标3  | 
    H  | 
   
  
 
 说明:H-强支撑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专题一  全面从严治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贯穿其中的制度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有历史的和全面的眼光进行分析思考,在充分了解党在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下认识党内存在的问题;
 3.育人目标:增强对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的信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教学内容
 根据习近平最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以及时政特点,每学期教学内容将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三)教学要求
 1. 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
 2.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
 3.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专题二  经济社会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决策新部署。
 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新阶段;能够正确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极端重要性;能够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能够正确认识各种现实社会问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
 3.育人目标: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教学内容
 根据习近平最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以及时政特点,每学期教学内容将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三)教学要求
 1. 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
 2.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
 3.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专题三  港澳台工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进展新局面。
 2.能力目标: 能够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把握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方针原则和实践要求。
 3.育人目标:弘扬爱国主义,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结合起来,为实现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
 根据习近平最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以及时政特点,每学期教学内容将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三)教学要求
 1. 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
 2.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
 3.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专题四 国际形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了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贡献。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的主题,能够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具有把握时代潮流发展方向的能力。
 3.育人目标: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勇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二) 教学内容
 根据习近平最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以及时政特点,每学期教学内容将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三)教学要求
 1. 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
 2.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
 3.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四、学时安排
 
  
   
    
     章节  | 
     内容  | 
     课时安排  | 
     教学形式  | 
     备注  | 
    
    
     专题一  | 
     全面从严治党  | 
     2  | 
     知识讲授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 
     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及时政特点,各专题内容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 
    
    
     专题二  | 
     经济社会发展  | 
     2  | 
    
    
     专题三  | 
     港澳台工作  | 
     2  | 
    
    
     专题四  | 
     国际形势  | 
     2  | 
    
   
  
  
 五、参考教材
 1.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共中央重要会议文件等 
 2.教育部颁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
 六、考核安排
 (一)考核方式
 考查(笔试)。以撰写专题论文、调研报告为主要形式。
 (二)考核内容要求
 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水平,考核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按照学期进行考核。
 (三)课程总评成绩构成及其评定标准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包括参加《形势与政策》课,形势报告会等出勤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学生以撰写专题论文、调研报告形式取得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45分的,课程总评成绩不得及格。
 课程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的平均成绩,一次性计入学生成绩册。